書名:刻意練習
作者:Anders Ericsson, Robert Pool
譯者:陳繪茹
出版社:方智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17/6初版,2019/12 76刷
大學時期學電吉他一開始每天花2~3小時練習,慢慢地每天練習時間拉長到4~5小時,甚至到8小時之久,假日別人出去玩我也在練習,雖然練習時間久但卻沒有明顯進步,主要原因是沒有發展”心智表徵”。
心智表徵就我的理解是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而且清楚目標及改進的方向」,練習時間長但大多時間都是在練基本爬格子,基本功固然重要,不過練習時需要專注,而我只是跟著節拍器盲目地彈,因為沒有專注在進步跟修正自然進步緩慢。
本書提到的刻意練習讓我有很深的體悟,多數人有目標時會很專注地想要完成它,甚至有些人覺得要進步就要花更多時間練習,經過自身幾次經驗後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,練習時的專注度及練習方法才是關鍵。
舉個自身刻意練習的例子,平常筆者有健身的習慣,健齡約五年,剛開始練時就隨便亂舉,也沒多大興趣只是想長個腹肌,練習也是斷斷續續地,但很幸運地練習時間慢慢變多,雖然觀念跟姿勢還是一堆錯誤,至少我會騰出固定時間練習。
進入第三年後加入健身房也開始在網路上找一些影片資料,慢慢修正觀念與姿勢,練習的時間也越來越規律,一週會上健身房3~4天,沒去會覺得心中不踏實,體態也有明顯的變化,在這一年收穫最多的只有一個觀念,那就是「感受度」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,適合的練習方式也不一樣,不論是教練或網路影片教導的都會有差異,練習時的肌肉「感受度」才是最真實的,專注在練習當下,用心感受肌肉的收縮跟擠壓,當你越來越熟練你便越能夠掌握進步的方法,這就是書中提到的提升「心智表徵」效率。
除了心智表徵外,「練習動機」也非常重要,不論是想學語言、唱歌、跳舞或演講等…要維持動機可以從持續的理由及停止的理由來探討,持續的理由可能是一開始想耍帥或提升工作技能,慢慢地技能有了成果後持續的理由會轉變為成就感,很多人學東西學到一半想放棄,原因就是停止的理由大於持續的理由,書中提到降低停止的理由的方法是撥出固定時間並排除萬難去練習。
承上例,筆者也沒發覺到何時培養了定期上健身房的習慣,而且訓練時手機都放置物櫃不讓公事朋友打擾,因此非常能認同書中的說法,尤其現在人人手機不離身,時不時就低頭滑手機,這種行為肯定會造成訓練時分心導致訓練品質下滑。
本書摘要
● 目標練習法 p.55
-定義具體目標
-講求專注
-需要意見回饋
-跨出舒適圈
● 「持續努力就會達到目標」---這是錯的。投注足夠的時間以正確的方法練習,才能有所進步。 P.35
● 任何領域裡最有效、最有用的練習方式都是藉由掌控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,一步步創造出之前不可能擁有的能力。 P.48
● 相較於天真練習法,目標練習法有以下幾項特質:
1.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
2.講求專注
3.需要意見回饋
4.要求跨出舒適圈
● 沒有人可以不投注及大量的練習就發展出非凡技能。 p.141
● 針對在專業領域或職場上如何改善表現,該問的問題是「如何提升相關技能」,而非「如何傳授相關知識」。 p.185
● 專家的養成會經過四個不同的階段:產生興趣、變得認真、全心投入、開闢新路。 p.231
其他文章
【讀書心得】投資終極戰:耶魯操盤手告訴你,投資這樣做才穩賺(二版)
【讀書心得】斜槓青年:全球職涯新趨勢,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