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網路圖片)

投資股票常用的技術分析有很多種,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,並不是公式越難越複雜的越好用,也不是同時使用越多種技術指標越能獲利,所以很多投資人研究技術指標研究到最後都得不出個結論,因為越學越多越學越難,但卻被搞得昏頭轉向,不知何時該用、結論矛盾時如何判斷

 

這篇文章跟各位分享除了交易量外我最常使用的技術指標,技術指標是根據歷史交易數據計算而得,不管計算方式多複雜,”過去的表現不代表未來的表現”,也就是用歷史資料計算的指標來做投資決策是沒有道理的。

 

財務管理理論中效率市場假說依據市場效率性將市場分為三類,分別為弱式、半強式及強式,這部分改天再解釋。其中,弱式效率市場主張市場投資標的價格已經隱含所有歷史資訊,所以技術分析是無效的

 

理論建構在假設上,真實的交易市場有很多現象跟假設是相違背的,因為均線是很常用的技術指標,當市場投資人都參考這項技術指標進行投資會發生什麼情況? 買進訊號出現時集體買進,賣出訊號出現時集體殺出,這種現象會加大股價的波動性

 

回歸正題,移動平均線又稱為均線,是依照過去收盤價計算而得,一般常用週線、月線及季線:

 

週線:5天收盤價的平均

月線:22/24/30天收盤價的平均

季線:66/72/90天收盤價的平均,另外也稱為生命線,可見季線多重要

(橘色是週線、綠色是月線、黃色是季線)

天數並不是絕對,也有人用22天當月線、66天當季線

 

從計算方式可以看出移動平均線是一個成本的概念,5日線(週線)代表這五天收盤價的平均,也就是這五天買進該股票投資人的平均成本,依此類推,月線、季線也是同樣的意思。

 

移動平均線 > 股價:壓力

移動平均線 < 股價:支撐

道理很簡單,均線是成本的概念,當股價在均線下方表示大部分人都賠錢,股價反彈到均線後當初虧損的人損益慢慢轉正,此時投資人心態大多會提前獲利出場,因此產生賣壓。

(移動平均線 > 股價,壓力,反彈上方遇季線)

 

相反地,股價在均線上方表示投資人平均都是賺錢的,當股價回到均線對投資人而言又是一個低接的機會,會吸引買盤進來形成支撐。

(移動平均線 < 股價,支撐,下方有季線支撐)

 

越長天期的均線力度越強,例如股價跌深反彈上方遇到季線會有很大的壓力,若股價跌深反彈下方遇到季線就會是很強的支撐。

技術分析只是一個參考,理論上無效,但當大家都根據均線做投資決策時均線的變化就可能影響股價走勢。

arrow
arrow

    常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